日前,一場針對互聯網碎片化的討論由互聯網體系結構委員會(IAB)發起,主題涉及互聯網碎片化的定義、概念、治理方式與未來發展?;ヂ摼W治理論壇(IGF)咨詢顧問維姆·德格澤爾與大西洋理事會成員康斯坦丁諾斯·科邁提斯在會上發言。前者介紹了IGF中針對互聯網碎片化而產生的政策框架,后者則將互聯網看作一種生態系統,并強調地緣政治在碎片化發展進程中的重要性。
01
互聯網:一種另類的生態系統
科邁提斯表示,互聯網與生態系統有一些相似之處,因而回顧生態系統內部分裂的表現將有助于了解互聯網碎片化。
他介紹到,生態系統中往往有一組互動的生物體,這些生物體與物理環境相互作用并不斷演化。而這種變化的興趣、價值和動力,來自于不同部分之間的依存關系及始終在產生的新屬性。因此,在生態系統中,我們看到不斷的競爭、選擇和動態變化,這與互聯網的情況十分相似?;ヂ摼W中也存在許多不同的參與者,不同部分之間相互依存、競爭并保持動態改變的狀態。
在此基礎上,生態系統的碎片化與互聯網的碎片化也非常相像。在生態系統中,當棲息地被破壞時,原有的大區域會分裂,形成更多更小、不相連的區域,而棲息地的減少和破碎會導致生物生活質量的降低。與此相對,在互聯網中,隨著網絡的分裂和碎片化,網絡上的信息流動會變得更加緩慢、不通暢,用戶也無法輕松獲取他們所需的信息。
同時,由于限制了野生動物的遷徙能力,分裂還帶來了滅絕的風險。而在互聯網中,當大家難以在不同的“棲息地”之間移動并生存,互操作性消失的風險會大大增加,互聯網的存在也將難以延續。
02
互聯網碎片化的分類與定義
德格澤爾則表示,IGF希望建立一個碎片化的研究框架,進一步討論處理碎片化現象的方式,而不是始終停留在界定“什么是碎片化”、“什么不是碎片化”的層面。
因此,在2022年底,政策框架研究小組在IGF會議上提出了用于定義互聯網碎片化的框架,并將互聯網碎片化問題分為三類:用戶體驗的碎片化、互聯網治理和協作的碎片化,以及互聯網技術層面的碎片化。三個類別之間相互關聯、影響,同時,它們也都受到不同的技術、政治以及商業發展等因素的影響。
首先,是用戶體驗層面的碎片化問題,該問題可能源于用戶負擔不起而無法有效接入互聯網,也可能是由于干預、封鎖、關閉、審查或內容控制、圍墻花園(walledgarden)等原因無法接入全球互聯網。
其次,是互聯網技術層面的碎片化問題,即一種關乎于互聯網運行的、挑戰互聯網互操作性的碎片化問題。例如,國家互聯網的創建導致公共互聯網發生了本質上的分裂,因為它們試圖限制互聯網在特定地理邊界內的運行。此外,一些大型科技公司也會通過其自建的基礎設施路由互聯網流量。這些問題都可被歸為互聯網技術層面的碎片化問題。
最后是互聯網治理和協調層面的碎片化問題。這一問題的產生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方面,多利益攸關方在互聯網技術層面的承諾發生了變化,政府和利益相關方對當前模式的態度正在發生改變;另一方面,當下缺少全球尺度的共識與框架來解決互聯網政策問題,而這個框架應該在全球性多利益攸關方的環境中建立,并以人權和數據的自由流動作為基本原則。這些因素共同導致了互聯網治理和協調的碎片化問題。
科邁提斯則在發言中指出,雖然表面上人們使用同一個詞語——碎片化——但不同的利益攸關方卻會將其理解為完全不同的意思。對于技術社區而言,分裂指維護基礎設施時遇到的障礙,其阻礙了互操作性。對于企業及私營部門而言,分裂涉及到與數據相關的本地法律,以及這些法律如何影響跨境數據的自由流動。最后,對于社會而言,分裂主要是指不同實體(無論是商業機構還是國家)執行的內容和審查政策。
因此,他介紹了另一種分類方式,即2016年,威廉·德雷克、溫頓·瑟夫和沃爾夫岡·克萊因韋希特在《互聯網碎片化概要》報告中確定的三種類型的碎片化:一是技術碎片化,指基礎設施方面的不足與障礙,從而阻礙互操作的進行;二是政府碎片化,指政策對互聯網某些用途的限制或阻止;三是商業碎片化,指商業機構對互聯網某些用途的限制或阻止。
03
互聯網碎片化的起源與深化
科邁提斯進一步表示,互聯網碎片化既是世界日益分化與割裂的原因,也是其后果與表現。例如,近一段時間,整個美國政界都在竭力禁用國際版抖音TikTok;而過去5年中,歐盟也構建了一種數據治理體系,并逐漸演變為了更嚴格的數據本地化策略。此外,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日光安全研究實驗室(DaylightSecurityResearchLab)也認為,碎片化的問題在于它將全球合作置于風險之中,因為互聯網的差異即意味著國際貿易和軍事關系的差異。
因此,科邁提斯認為,互聯網碎片化不僅關乎于信息能否自由流動,或者是互聯網分布式特性是否受到了挑戰,更重要的是,它意味著世界正向越來越分裂的方向發展。國家行為者(決策者)更加關注國家內部,而且愈發不愿通過合作來創建更加全球化的世界。
科邁提斯強調,研究表明,互聯網形態并不是簡單的兩極分立,而會隨著世界的變化而變得越來越復雜。不同的國家,不管處于什么地理位置,對互聯網治理都有不同的觀點。相似的國家會產生分歧,不同國家也可能會有一些相似之處。例如,研究表明挪威、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聯酋和白俄羅斯在網絡干擾程度、內容本地化限制程度和IPv6滲透率方面都有相似性。
04
如何治理互聯網碎片化
德格澤爾闡述了IGF政策框架小組未來的工作步驟,第一步為進一步拆解框架,將其分為三個部分,并深入探討如何鑒別和預防互聯網碎片化問題。
首先,雖然有很多現象可以被歸類為碎片化,但它們并不會立即造成風險。因此,了解碎片化的類型、鑒別哪些問題會帶來更多風險并加以避免是重要問題之一。
其次,設定方法、指南和原則,以預防或解決碎片化問題。德格澤爾表示,研究小組希望提出一個更可靠、精細的框架,以幫助深入理解碎片化問題,同時,這個框架將被搭建為一個包容性的平臺,讓大家發表、探討不同的意見和觀點。小組將討論如何在宏觀原則上避免互聯網碎片化,并用這些原則輔助決策者之間的討論。最后,為了應對不同類型或特定類型的碎片化問題,小組將為利益攸關方提出具體的指導意見和解決方案。
科邁提斯表示,即使在互聯網碎片化不斷加劇的現狀下,合作依舊是可能的。他向政策制定者不斷強調——合作雙方并不一定要完全同意彼此的意見或觀點,重要的是在一起工作。當下各國更習慣于這樣一種想法,即只有每個參與方對每件事都達成一致后才能合作。但如果大家把觀念轉變為,可以在某些事情上保留不同意見,重點是要盡量保持合作,那么合作的推進會更加順利。并且,他強調,政策制定者必須將“互操作性”作為關鍵屬性來保護,這基本決定了未來開放和全球互聯網的問題還能否得到足夠的重視。
最后,科邁提斯推薦了書籍《國家的視角——那些試圖改善人類狀況的項目是如何失敗的》,表示這本書基本解釋了當前互聯網正在發生的事情。書中介紹了歷史上典型的、科學林業種植失敗的例子。在19世紀初期的普魯士,為了得到更多的木材,政府試圖用單一的樹種替代大片森林,然而這創造了一種單一文化,森林并沒有加速繁衍反而是遭到了破壞,環境所受到的負面影響也難以消除。他表示,這個例子告誡我們,政府會試圖用簡化的方式控制每一個復雜系統,然而這是錯誤的。我們應該讓政策制定者了解、知道這樣的例子,讓他們明白不需要且不能簡化互聯網,而是應該支持互聯網所體現的開放、多元、自由精神以及它所帶來的好處。
注:本文旨在從技術角度分享更多信息,文章并不代表本平臺觀點
翻譯:張明明
編譯:王雅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