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甘肅省數字政府建設總體規劃(2021-2025)》之日起,甘肅省就全面開啟了數字化改革的征程。蘭州文理學院作為甘肅高校教育數字化轉型的排頭兵,積極探索并實踐“需求牽引、應用為王、服務至上”的新發展階段要求,加速推進“愛文理、智慧文理、數字文理”新大學的建設進程,為學校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數字化支撐。
加強頂層設計
持續完善運行機制
學校成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黨政一把手擔任組長,全面負責學校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切實加強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領導責任制的落實。同時,黨委將教育數字化轉型納入學校整體布局,系統推進,每年結合實際進展和運行情況開展專題學習和調研活動,落實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職責分工,整體推進學校信息化建設各項工作。
領導班子科學謀劃頂層設計,秉持“抓統籌、強基礎、拓平臺、求創新”的工作思路,遵循“整體規劃、重點推進、深度融合、歸口管理、協同配合”的原則,研究制定學校信息化“十四五”發展規劃,明確數字校園建設指導思想、發展思路、戰略目標和發展任務,細化年度重點工作內容,切實抓好工作任務落實,提升工作整體性、系統性、協同性和前瞻性,確保教育數字化工作同頻共振。
學校積極借鑒、學習教育數字化轉型先進經驗,通過“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與多所兄弟院校進行信息化實踐經驗的交流,堅持吸收和借鑒先進的數字校園建設經驗,通過舊系統迭代升級,新系統、一網通辦、數據中心同步推進,數據打通、消除孤島的工作路徑,在數據管理上不走“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注重應用與數據的相互促進和循環驅動,持續加快數字校園建設。
學校進一步完善教育數字化項目管理機制,按照“統一管理、分級負責、歸口建設”的原則,秉承“需求導向、數據驅動、業務融合”的建設理念,實現數字化項目論證、立項、審核、監管和驗收統一管理。同時,通過“整體推進、突出重點”的建設路徑,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和示范效應,確保教育數字化工作協同發力,實現教育數字化項目建設科學推進。
學校廣泛開展教育數字化宣傳動員活動,邀請國內教育信息化知名專家開展講座、講學,把全體教職員工的思想認識統一到教育數字化戰略的要求上來,形成校領導班子在思想上達成共識、各職能部門和各二級學院密切配合、全體教職工積極互動的教育數字化環境,確保全員參與到教育數字化轉型中來。
優化數字基座
不斷夯實基礎平臺建設
為全面落實數字校園建設,實現學校高質量發展,蘭州文理學院從以下五個方面入手,夯實學校數字底座。
一是大力推進數字化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學校建成有線、無線、5G、物聯網等多網融合的數字化校園基礎網絡環境,實現校園有線網絡、無線網絡全覆蓋,形成“處處可學、時時可學”的泛在網絡學習環境。
二是持續開展數字化基礎云平臺建設。學校建成基于超融合技術的私有云計算中心,支撐信息化平臺的快速部署和便捷管理,為數字校園提供可靠的數字化環境,為教育數字化提供可靠的算力基礎和存儲服務。
三是不斷完善數字化“一網通辦”平臺建設。學校以數字化推動管理服務效能提升,建立流程化、規范化、智能化的教育管理服務體系,通過智慧校園門戶和“i文理”App,實現“一網通辦”。
四是加快推進數字校園“數據中心”建設。學校建成覆蓋教學、科研、人事、學生、財務等為核心的數據中心,實現多源異構數據的匯聚、清洗、共享和管控,有效消除“信息孤島”、實現“一數一源”。
五是切實打造云網融合的數字化網絡安全體系。學校通過匯集多維度、多層次、立體化的安全數據源,實現網絡安全“可感、可視、可控、可治”,建立信息安全聯動工作機制,構建數字化網絡安全態勢可視平臺。
提升發展內涵
持續加快教學數字化轉型
“育人”是學校的第一要務,為實現科學育人,蘭州文理學院從以下幾個方面竭力打造數字化育人環境,加快教學數字化轉型。
第一,探索適應基于不同教學模式創新的智慧教室,切實發揮智慧教室助推課堂教學變革中的作用。學校積極推動教師課堂教學數字化改革,探索使用課堂大數據分析平臺,完善基于過程化的教育評價體系,吸納使用第二課堂平臺評價數據,建設培育五育并舉的數字化育人環境。
第二,積極參與虛擬教研室建設。學校與中國傳媒大學和西部六省六所高校攜手共建國家首批網絡與新媒體虛擬教研室,實現新形勢下跨學科、跨地區的教學科研探索。由中國傳媒大學支持申報獲批的西北高校輿情傳播研究創新團隊,利用大數據資源平臺對西北五省高校輿情進行監測,為教育部提供相關輿情監測數據支撐。
第三,不斷加強一流課程建設力度。學校持續推進自身“慕課、金課”建設,促進優質教學資源共享共建,上線一批“線上一流課程”和“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積極推進優質課程資源共享。首批課程當中,有35門入選國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臺,被100多所高校共享選用,4門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第四,打造在線智慧學習空間,拓展智慧化應用場景,持續推進網絡學習空間普及。學校全面建成混合式在線教學管理平臺,創建線上課程4500余門,參與學生26145人次,年活躍課程730余門,參與學生11100人次。同時,實現了信息化教學管理和在線教學大數據監測,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已日趨成熟,網絡學習空間得到有效普及。
第五,高度重視教育數字化教學科研創新工作。學校面向一線教師和教學管理人員開展智慧課堂常用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研修、信息化教學綜合能力與教學品質提升在線研修,利用信息化持續推進教育教學變革。學校教師多次在全國教師信息素養提升實踐活動中榮獲表彰。
依托區位優勢
探索教育數字化服務社會發展
蘭州文理學院積極服務甘肅文化大省和旅游強省戰略,聚焦甘肅豐富的歷史積淀和文化資源蘊含的教育價值和文化底蘊,順應教育數字化轉型人才培養需求,整合計算機和藝術學科數字化資源優勢,通過多學科交叉融合創新,率先在西北地區開辦數字媒體技術和數字媒體藝術專業。
學校VR技術研發與推廣中心依托甘肅省產業支撐引導項目,獲批甘肅文化遺產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平臺,建成基于虛擬現實的大地灣史前文明數字化全景綜合展示平臺,為甘肅其他歷史文化遺存的數字化復原工程提供可復制的方案,提升了甘肅旅游資源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同時,學校堅持“立足傳媒藝術、服務文化旅游”的理念,以教學促進科研發展,以科研反哺教學,服務地方經濟發展,探索建立產、學、研于一體的教學科研平臺,建成康縣、宕昌美麗鄉村旅游VR全景旅游平臺,加強文創和旅游紀念品數字化產品設計加工,用“金城尕娃”“雁寶”等甘肅元素講好甘肅故事。
2023年3月,甘肅省教育數字化現場推進會指出,教育與社會文明發展共生相伴,每一次科技的重大發展與創新進步,每一次產業變革和生活方式的轉型,都深刻影響并改變著教育,要深入探索數字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應用,推進全省教育現代化高質量發展;要著力做好“建、用、創、管”四篇文章,營造教育數字化轉型的良好環境;要準確把握推進教育數字化的原則要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蘭州文理學院數字校園整體規劃與建設之路已走過了十年,學校以教育數字化全面提升學生學習效能、提升教師教學科研能力為出發點,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教師職業發展、提高教學和管理效率、提高辦學水平為落腳點,初步鍛造出了屬于本校本地區的亮點和特色。
教育數字化已成為新時代學校發展的競爭力和增長極,為學校作為西部地區新建本科院校實現彎道超車提供了有力支撐。學校獲批數字媒體技術等5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排名全國新建本科院校前列,學校綜合辦學實力明顯增強,社會聲譽日益提升。
著眼未來布局,把握發展方向,蘭州文理學院將以中國傳媒大學對口支援為契機,貫徹落實好甘肅省教育數字化現場推進會精神,持續推進教育數字化轉型升級,以構建“智能教育數字新生態”為總體目標,從加快建設“具有區域影響特色鮮明的地方應用型大學”的需求出發,打造出屬于西部地區新建本科院校具有文理特色的教育數字化“名片”,繼續用教育數字化支撐學校高質量快速發展,持續以教育數字化轉型為抓手,為甘肅文化大省和旅游大省建設貢獻力量。
來源:《中國教育網絡》2023年5月刊
作者:林沛(蘭州文理學院信息中心)
責編:陳永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