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為推進IPv6技術創新及國際標準研究,促進IPv6規模部署和應用,第三屆IPv6下一代互聯網技術創新與國際標準研討會在京成功舉行。此次會議由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中關村實驗室聯合主辦,中國互聯網協會和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聯合承辦。線上線下共計150余位專家出席,圍繞IPv6下一代互聯網創新技術和IETF標準制定工作進行了分享與交流。
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理事長聞庫出席會議并致辭。他表示,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我國IPv6在國內外標準工作中取得的顯著的成果,有效支撐了我國IPv6網絡建設及產業的發展。他認為,我國IPv6的技術創新及國際標準的參與度還有待提高,并對未來工作提出了三點建議:一是要堅持科技創新,只有創新才能贏得制定標準中的重要機會;二是要充分關注標準的貫徹和應用,不能把編制標準當作最終目標;三是要有國際視野和站位,要廣交朋友、求同存異。他強調,標準對科技創新、引領時代進步具有重要的技術支撐作用,營造安全、開放、合作的網絡空間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
研討會上,多位長期從事IPv6技術創新和國際標準化工作的專家學者進行了主題報告。來自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的夏靚對IETF安全域進行了介紹。中國移動劉鵬對目前IETF熱點算力路由技術標準進展進行了介紹。來自阿里云的智能基礎設施首席網絡架構師蔡德忠和中國電信的阮科分別作了“IPv6創新賦能:可預期智算網絡”、“下一代互聯網-從互聯互通到全球化基礎設施”的主旨報告。來自國家(杭州)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的張士聰介紹了IXP網絡運維實踐。來自賽爾網絡的李鎖剛介紹了IPv6下一代互聯網建設現狀。來自清華大學的秦瀾城和中關村實驗室的李林哲分別介紹了SAVNET標準進展、大規模DDoS攻擊協同防御問題描述。會議中多位參會嘉賓積極發言,研討氣氛熱烈。
在討論環節,清華大學李星教授首先表達了對此次會議的肯定,并希望研討會能夠繼續開辦下去。同時,李星教授認為IETF對人工智能的關注度很不足,他建議各單位加強思考人工智能對網絡的影響,并鼓勵我國科研人員要堅持技術創新,爭取做出下一個十年會產生重要影響力的技術,實現網絡強國。李星教授還對準備參加IETF 118會議的專家送去祝福,希望他們順利出訪、取得豐碩成果。
此外,CCSA TC3副主席范大衛、現任IAB委員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李振斌以及來自運營商、互聯網廠商、國內知名高??蒲性核膶<覀?,對IPv6技術創新、關鍵技術標準推進、工作組組建等方面進行了發言交流。
本次研討會由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理事、清華大學崔勇教授主持。崔勇教授表示,IPv6下一代互聯網技術創新與國際標準研討會自第一屆舉辦以來,受到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IETF主席Lars Eggert和CCSA相關專家都進行了相應的主題報告,我國的IAB委員也全部到場參會。隨著越來越多的專家加入,研討會在國內外的影響范圍進一步擴大,希望通過此次研討會,讓更多的技術人員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工作,推動IPv6的技術創新以及國內外標準研制,為建設網絡強國和數字中國提供標準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