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將“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單獨成章、專門部署,作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的重要論述,并首次將“推進教育數字化”寫進黨代會報告,提出“推進教育數字化,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
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在致首屆國際教育信息化大會的賀信中深刻指出,“中國堅持不懈推進教育信息化,努力以信息化為手段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我們將通過教育信息化,逐步縮小區域、城鄉數字差距,大力促進教育公平,讓億萬孩子同在藍天下共享優質教育、通過知識改變命運?!?/div>
今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教育數字化是我國開辟教育發展新賽道和塑造教育發展新優勢的重要突破口。進一步推進數字教育,為個性化學習、終身學習、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和教育現代化提供有效支撐?!庇纱丝梢?,推進教育數字化是建設數字中國的重要內容,數字教育事關教育強國、網絡強國建設。
因應數字時代的發展潮流,教育部于2022年初啟動實施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提出聯結為先、內容為本、合作為要的“3C”發展理念,按照“應用為王、服務至上、簡潔高效、安全運行”的基本原則,以建設國家智慧教育平臺為先手棋和重要抓手,聚焦建設國家教育數字化大數據中心,增強智慧教育公共服務能力、數據賦能教育改革,加快推進教育數字轉型和智能升級。
IPv6作為推進數字化發展的關鍵基礎設施。近年來,我國對推進IPv6的部署和應用作出了一系列的戰略部署。
2017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布《推進互聯網協議第六版(IPv6)規模部署行動計劃》;
2021年7月,中央網信辦、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發布《關于加快推進互聯網協議第六版(IPv6)規模部署和應用工作的通知》;
2021年11月,中央網信辦、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等12部門發布《關于開展IPv6技術創新和融合應用試點工作的通知》;
2023年4月,工信部、中央網信辦、國家發改委等8部門發布《關于推進IPv6技術演進和應用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
2023年4月,中央網信辦、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發布《深入推進IPv6規模部署和應用2023年工作安排》,明確了2023年IPv6規模部署和應用工作目標。
教育部緊抓督促落實教育系統IPv6規模部署,近一年,教育領域IPv6支持度持續提升,“雙一流”高校門戶網站2022年第4季度達到99.82%,同比提升13%,地方教育系統門戶網站2022年第4季度達到96.86%,同比提升18%,如圖1所示。
圖1 教育領域IPv6支持度測評情況
教育系統IPv6規模部署與應用現狀
教育部高度重視IPv6規模部署和應用工作,將IPv6等下一代互聯網技術與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相結合,把推進IPv6規模部署和應用作為推進教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予以重點推進。教育系統IPv6發展的歷程,如圖2所示。
圖2 教育系統推動IPv6發展的重要進程
IPv6關鍵核心技術實現突破
一是積極開展下一代互聯網體系結構關鍵技術攻關,在真實源地址認證、下一代互聯網過渡技術等核心技術方面實現突破。二是積極參與下一代互聯網國際標準制定。清華大學參加了國際互聯網工程任務組(IETF)第113屆大會SAVNET會議,推動成立了SAVNET工作小組,促進互聯網真實源地址驗證體系結構技術創新研究和標準規范制定,目前已獲批IETF國際標準近30項。
IPv6網絡性能和承載能力提升
在網絡方面,CERNET主干網總帶寬達3.15T以上,連接全國36個城市的38個核心節點,接入高校2100余所,用戶超2000萬人;CERNET2主干網是全球最大的純IPv6互聯網,活躍IPv6地址數達到2259萬個;FITI高性能主干網,是未來大規?;ヂ摼W體系結構試驗設施,為互聯網核心技術突破引領提供技術基礎。
截至目前,2250個教科網單位全部接入IPv6網絡,IPv6接入帶寬816G,教科網活躍用戶超1000萬人。積極引進國家超算資源加入IPv6資源系列,5個國家超級計算中心已接入CERNET2,包括國家超級計算無錫中心、長沙中心、廣州中心、天津中心和深圳中心。
教育信息化IPv6支持能力建設加強
目前,13個省份已建設教育專網,廣西、寧夏等各新建?。ㄊ?、自治區)教育專網同步規劃部署了IPv6網絡。31個?。ㄊ?、自治區)的教科網和部分教育專網接入了國家教育系統IPv6發展監測平臺,湖北、湖南、四川、黑龍江等8個?。ㄊ?、自治區)已建設IPv6監測平臺。截至2022年底,全國3013所高等學校,有1914所學校網站支持IPv6訪問,支持率為63.5%。
IPv6教育宣傳力度繼續加大
一是扎實開展IPv6技術創新與融合應用試點實施工作,配合中央網信辦高質量完成試點中期評估工作,教育系統8個試點項目中5個單位中期評估等級為“A”(最高等級)。
二是主辦首屆IPv6技術應用創新大賽科教賽道,共征集283個項目,其中30個項目晉級全國總決賽,清華大學《IPv6真實源地址驗證技術部署和測量研究》和華中科技大學《具有內生安全屬性的IPv6云網融合平臺》獲一等獎。
三是繼續豐富和完善下一代互聯網視頻課程,用戶覆蓋全國600多所高校。該課程已被納入中央網信辦“全民數字素養和技能提升平臺”課程,并入選教育部科學技術與信息化司教育系統網絡安全網絡培訓示范班課程。
深入推進教育系統IPv6規模部署和應用
到2023年末,教育系統基本建成先進自主的IPv6設施、應用和安全體系。IPv6活躍用戶數達到1500萬。各級各類網絡全部完成IPv6改造且IPv6網絡性能和服務水平達到或者超過IPv4網絡。各教育?。ǔ牵┯蚓WIPv6流量占比達到15%。各單位自建數據中心、云服務平臺、域名解析系統基本完成IPv6改造。各級各類門戶網站和主要應用系統IPv6支持率顯著提升。IPv6單棧試點取得積極進展,新增網絡地址不再使用私有IPv4地址。
到2025年末,教育系統全面建成領先的IPv6設施、應用和安全體系。我國教育系統IPv6網絡規模、用戶規模、流量規模位居世界各國教育系統前列。網絡、平臺、應用、終端全面支持IPv6,新增網站及應用、網絡及應用基礎設施規模部署IPv6單棧。IPv6活躍用戶數達到1800萬。各教育?。ǔ牵┯蚓WIPv6流量占比達到30%。下一代互聯網發展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能力進一步大幅提升。
為實現上述IPv6規模部署和應用工作目標,教育系統將落實以下六個方面重點任務:
?。ㄒ唬娀W絡承載能力
1.提升教育系統IPv6網絡性能和服務水平。深度優化IPv6網絡,確保IPv6網絡關鍵性能指標和服務指標與IPv4網絡相同,部分指標優于IPv4。深入開展教育系統接入網IPv6改造,提高接入設備IPv6支持能力。開展無線物聯網核心網改造,具備IPv6物聯網流量監測能力。各級各類學校在無線局域網場景中全面使用IPv6技術。持續改進IPv6網絡運維保障,提升IPv6網絡業務開通、故障排查等服務水平。
2.建設運行好教育系統IPv6發展態勢監測平臺,提供全面實時的教育系統IPv6部署監測數據。
3.增強IPv6網絡互聯互通能力。不斷提升教科網國際出入口IPv6帶寬,保障國內及國際互聯網IPv6流量有效轉接。積極參與推進互聯網交換中心(含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改造工作。持續推進CERNET2與國內外運營商和學術網IPv6互聯互通,在國內互聯網直聯點與國內運營商建立IPv6單?;ヂ摶ネㄔ圏c。
4.積極推進IPv6單棧網絡部署。新建和升級網絡項目要按IPv6單棧進行規劃,2025年,新增應用不再使用私有IPv4地址。教科網各節點和教育?。ǔ牵┯蚓W網絡和服務器,2023年應支持IPv6單棧運行,進一步優化IPv6單棧開通流程,鼓勵為有需求的教育系統用戶免費提供IPv6地址代播服務。
?。ǘ﹥灮瘧梅招阅?/b>
1.強化應用基礎設施業務承載能力。自建云平臺根據用戶需求默認啟用IPv6服務,新增云平臺應支持IPv6,IPv6服務性能應不低于IPv4。自建數據中心按需擴容IPv6出口帶寬,新建數據中心應支持IPv6。自建域名解析系統或為教育系統提供域名解析服務運營的單位,要繼續提高IPv6域名解析能力,優化IPv6域名解析性能,IPv6域名解析性能應不低于IPv4。
2.推動IPv6與信息基礎設施融合發展。推動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超算中心、智能計算中心等信息基礎設施全面支持IPv6。鼓勵區域和高校共享超算資源和人工智能算力資源,在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超算中心相關建設項目和科技計劃實施中強化IPv6部署應用。
?。ㄈ┢占芭c深化應用部署
1.深化IPv6融合應用。推動教育業務云上部署,基于“IPv6+”技術支持學校開展云上教育教學、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務?;诜侄温酚?、隨流檢測等技術,建設高質量傳輸的教育專網,探索產教融合的創新模式。
2.開展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IPv6支持能力建設。推動IPv6在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中的應用,2023年,各級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全面支持IPv6訪問。建設基于IPv6的學術資源庫和搜索引擎創新基礎設施,引進國外IPv6信息資源,滿足國內教育科研發展需求。
3.深化網站和應用系統IPv6升級改造。各級各類網站全部完成IPv6升級改造,同時支持IPv6和IPv4訪問且優先采用IPv6訪問;完成網站二、三級內鏈和主要應用系統的升級改造;提升門戶網站和應用系統IPv6濃度。
4.強化物聯網應用IPv6部署。完善物聯網終端接入教科網、教育專網和校園網的檢測標準規范,明確IPv6網絡接入要求。各級各類學校采用的物聯網終端同步支持IPv6,默認開啟IPv6功能。推進各級應急指揮信息網及業務系統IPv6升級改造。
?。ㄋ模┡嘤齽撔庐a業生態
推動IPv6網絡及應用創新。鼓勵高校加大“IPv6+”網絡技術創新力度,在教育領域形成規?;瘧?,形成一批實效顯著,有復制意義的網絡新業務、新場景、新應用。支持產學研合作開發IPv6培訓項目,全面加強IPv6專業人才培養。加快技術研發及標準研究進度,擴大現網試點并逐步實現規模部署。鼓勵有關單位組織開展或積極參與IPv6網絡和應用創新大賽。支持在教育系統內開展IPv6與5G應用協同推廣。
?。ㄎ澹┘訌婈P鍵技術研發
1.開展IPv6關鍵核心技術研發?;贗Pv6的新型網絡體系結構技術研究;技術創新成果轉化;下一代互聯網真實源地址驗證體系結構SAVA技術試驗、行業推廣。
2.推動IPv6技術融合創新。推動協議、技術和業務創新,突破網絡智能化、虛擬化、云化等關鍵技術;開展網絡新技術、新應用的試驗驗證與應用示范。
3.積極參與國家標準研制。IPv6規模部署和應用創新成果標準化;圍繞IPv6總體、IPv6基本特性與增強、IPv6/SRv6對新業務的支持等方面開展國家標準研制工作。
4.鼓勵參與國際標準制定。支持鼓勵高校參加IETF、ETSI等國際組織工作,推動更多IPv6國家標準成為國際標準,提高國際話語權和影響力。
?。娀踩U夏芰?/b>
1.構筑IPv6網絡安全防護體系。健全IPv6環境下的網絡安全管理制度。構建教育系統IPv6安全監測體系,提高IPv6安全態勢感知、通報預警和應急響應能力。在開展網絡、系統、應用IPv6改造工作中,同步完成基于IPv6的安全硬件設備和軟件平臺的升級改造,滿足IPv6環境下的安全防護要求,提高安全保障能力。
2.促進IPv6安全技術創新。加快IPv6技術在安全領域的融合創新,促進IPv6與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數字身份證等新技術以及網絡安全技術的深度融合,強化安全監測、安全編排等技術能力建設。
下一步,教育部將深入推進IPv6規模部署和應用,從加強組織領導、落實責任分工、加強技術指導與支持、開展監測通報、培育人才隊伍以及加大宣貫力度等方面做好工作保障。
作者:任昌山(教育部科學技術與信息化司教育信息化與網絡安全處處長)
責編:陳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