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信息化主任共話信息化十四五規劃
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 2020-12-04
12月2日,2020中國高校信息化主任論壇在深圳舉行。論壇圍繞“校園信息化實踐2020”和“信息化十四五規劃”兩大重點話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論壇現場
總結十三五,高校信息化工作有哪些經驗和啟示?面對即將啟程的“十四五”,高校信息化應聚焦哪些重點工作、把握哪些趨勢,以支撐大學遠景規劃目標的實現?圍繞“信息化十四五規劃”這一熱點話題,中國農業大學信息化辦公室主任陳昕、同濟大學信息化辦公室主任許維勝、西北工業大學信息化建設與管理處處長薛靜、東北大學信網辦主任李海雄展開討論,研討由復旦大學信息化辦公室主任王新主持。
王新 復旦大學信息化辦公室主任
陳昕:信息化部門應在“自強”中尋求“協同”
陳昕 中國農業大學信息化辦公室主任
我對信息化工作的感悟可以總結為四個字:自強、協同。
剛到這個崗位時,經常聽人說,高校信息化部門是“弱勢群體”,經過兩年多的實踐后,對此觀點我有不同的認識。
首先,網絡、計算和存儲等信息化的硬核資源全部掌握在我們手里,如果我們自己都覺得自己不行,是弱勢的一方,很自然別人就不會把我們當回事了,自矮三分后就很難與別的部門在同一個層面平等對話。在工作中,我會像小刺猬一樣“橫沖直撞”,也經常把“阿Q精神”發揮到極致。漸漸地,我們的工作得到各部門的認可和支持,紛紛表示信息化部門真的挺重要。所以我們必須要“自強”起來。
其次,一定要清醒地認識到信息化是大家的事情,需要大家齊抓共管,單靠信息化部門是無法做好的,我們不能背著沉重的包袱,什么事都往我們自己身上攬。在牽頭做規劃時對每一項任務要找到一個主責部門,有些是信息化部門負責,有些是其它業務處室負責。在工作中通過反復地、甚至是不厭其煩地與各職能部門去“聊”,慢慢地就會形成一個“協同”的氛圍,因為“謊話說一千遍都會變成了真理”,何況我們干的是正事!一旦“協同”起來,信息化的事就好干了。
中國農大的“十四五”信息化發展規劃,核心要素是一個“轉變”和兩個“匹配”。一個轉變,即在規劃中要開宗明義,信息技術在學校發展中應由以前的支撐和保障轉變為今后的先導和引領。兩個匹配:一是要做到技術走向和應用需求相匹配,二是要做到頂層設計和建設能力相匹配?!笆奈濉逼陂g,我們最大的愿望是凡是師生找我們的事,凡是在我們職權和能力范圍內的,我們都將盡全力辦好。
許維勝:跳出信息化的圈子來看問題
許維勝 同濟大學信息化辦公室主任
人們常常問“信息化的天花板在哪”?我認為,天花板在哪里不好說,但決定天花板的關鍵因素卻可以討論。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老生常談的“體制機制”問題。體制是機構組成,而機制是機構之間如何協同和溝通,當體制方面面臨問題時,如果體制里的人,也就是不同機構里的人溝通交流地非常好,靠機制去彌補,也能很好地完成工作。另一方面,如果機制到了極限,就要回頭去思考體制改革。
關于同濟大學的信息化十四五規劃,可以用6個字來概括:做亮點,去痛點?;A設施建設在十三五期間已經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面向十四五,我們將更關注與數據的使用挖掘相關聯的系統。這類系統通常面向更加精準的管理及和更高質量的服務?!白隽咙c,去痛點”,舉個例子來看,基礎設施建設可以結合新基建,也可以做云網融合。
總地來說,信息化工作,我的體會有兩點:第一,要跳出信息化的圈子來看問題,會更清醒。一定要站在用戶部門的角度去思考,如果他們對信息化部門的工作不滿意,可能是因為還沒有把最先進的技術與他們的具體訴求相結合。在跟其他部門或領導溝通工作時,不要總講信息化術語,而是要講這項工作會帶來哪些收益。第二,要重視用戶體驗,把師生的服務做好。要轉變思路,由做“運維”變成做“運營”。運營一個平臺或軟件,就要根據師生的意見不斷地去迭代。
面向十四五,希望信息化工作能做到真正的“無感知”,招之即來,揮之即去,能在不知不覺間為學校提供服務。
薛靜:信息化部門不僅要做服務,也要出謀劃策
薛靜 西北工業大學信息化建設與管理處處長
十三五期間,西北工業大學信息化工作主要取得了以下四項成果:第一,一個大幅提升,即全體師生信息化素養大提升。第二,兩個“不斷優化”,即信息化基礎設施不斷優化,數字服務不斷優化;第三,三個初步實現,即業務系統初步實現全覆蓋;數據初步實現全面交換共享;學校IT治理初步開展。第四,實現四個滿足,即基本能滿足教學、科研、管理及安全的需求。
十三五期間的信息化工作,我個人比較滿意的有三個方面:第一,數據治理找到了方法,形成了體系,也初步見到了效果。第二,建成了學校領導駕駛艙,目前涵蓋了322個數據分析體系,為學校發展提供數據支撐;第三,在網絡安全方面,我們正在從被動防護升級到主動防護。
十四五期間,我們希望給學校提供更多的信息化支撐和服務。首先,在數據治理的基礎上,把“領導駕駛艙”真正做成學校的數據大腦,能給領導、學院、師生提供最全最準的數據服務。此外,希望能提升信息化部門在學校的地位,不只是做服務,同時也能成為出謀劃策的一份子。
李海雄:信息化十四五規劃要瞄準數據
李海雄 東北大學信網辦主任
總結十三五,近兩年來,東北大學信息化工作可以從兩方面概括:首先是“搬”,吸收、引進、復制、學習先進高校的成功經驗,快速精準實現信息化脫貧;從另一個角度看,就是將“業務數字化化、管理服務化”,完成了核心業務的數字化,加強了系統整合和資源共享,解決“民生”問題,實施無線全覆蓋、校園網進家屬區,開展“一網通辦”并上線300多項業務流程,增強了師生獲得感和幸福感。
兩年多來,最大的收獲就是獲得了“信任”。領導信了,感受到了信息化給學校創造的價值;師生信了,感受到了信息化給他們帶來的便利;業務部門信了,相信了信網辦的能力和服務,從原來的堅持各自為政到開始配合學校實施一體化集約化建設。
十四五期間,我們工作的核心是數據。未來的行業如果不擁抱信息化和數字化,就會被社會淘汰。而我認為,高校信息化在十四五期間如果不瞄準數據,也一定會被“拍在沙灘上”。
我們在十四五的目標包括以下方面:一是數據資產化,要讓數據是學校的戰略資源和重要資產的觀念深入人心,讓沉睡的數據說話,發揮出數據價值。二是應用一體化碎片化;三是網絡融合化,5G、物聯網、校園網融合建設。四是教學個性化,通過信息技術賦能因材施教;五是服務智能化,六是決策科學化。